——记安徽省繁昌县富华花炮公司总经理吴文清
烟花爆竹代表的是传统文化,然而,这个行业所面临的环境,却是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如何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在生产经营中不断调整,是每个烟花行业从业者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吴文清是安徽繁昌县富华烟花爆竹有限公司总经理,虽非行业翘楚,却也在时代的变化中,用行动展示了烟花人的积极作为。
1998年,吴文清正式转入烟花爆竹行业。在此之前,他已在上海做了七八年建材生意,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经验。那一年,应村里的邀请,他回到老家繁昌县孙村镇,担任起村办烟花爆竹厂的厂长,不久,就直接将工厂承包下来经营。
当时,这家创建于1987年的工厂,也是它所在村庄农民兼业增收的重要来源。在这里上班的工人一年就能挣到1万多元,在当时已经是很难找的高工资了。按照村里的要求,吴文清要招收工人,也只能在本村招。而村民要想进花炮厂上班,得交纳1500元/人的集资款。高峰期,吴文清的花炮厂工人数量达到了300多名。
当时,这家创建于1987年的工厂,也是它所在村庄农民兼业增收的重要来源。在这里上班的工人一年就能挣到1万多元,在当时已经是很难找的高工资了。按照村里的要求,吴文清要招收工人,也只能在本村招。而村民要想进花炮厂上班,得交纳1500元/人的集资款。高峰期,吴文清的花炮厂工人数量达到了300多名。
可是到了2000年以后,孙村镇的经济逐渐发展了起来,虽然花炮厂的工资高,但是距离集镇太远,工人嫌上下班不方便,转而去新开的服装厂上班,招工就越来越难了。为此,吴文清将不需接触火药的环节从山村搬出来,在镇上开了一家纸管厂,先把烟花炮竹的外筒做好,组装起来,再运到山上的工厂里装药。纸管厂搬在镇上,招人就容易多了。
但是,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随着工人工资上涨,花炮厂的经营压力不断加大。于是,吴文清又专门跑去浙江考察花炮筒管组装机器,引进并改良生产出适合自己工厂的筒管组装机。“当时的技术比花炮之乡湖南浏阳都好。”吴文清自豪地说。一个机器能替代10个人,生产成本降下来一大截。
吴文清对花炮厂的调整并不止于此。在他刚接手工厂的时候,这个小厂有几百个品种,为制作各种小玩具,还专门请了湖南浏阳的师傅来帮忙。接手工厂后,吴文清当机立断,砍掉其他产品,只保留鞭炮和笛音雷两款品类。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单一产品做起来简单,工人操作熟练程度高,安全管理和品质控制都容易,生产成本自然就低。而且单一品种,也好用机器,好对机器不断改进升级。”吴文清介绍。
在他看来,小企业就要在单品上寻找突破,把一款产品做好、做精,才有饭吃。任何行业都一样,烟花爆竹这个主销产品几乎不可能会有颠覆性变化的传统行业更是如此。品种太多,一方面牵涉精力太多,开拓销售渠道、维护渠道都有难度。单品的话,基本上一年做多少心里都有底,就是多做一点也没关系,调剂起来也方便。
吴文清说:“我们做好一个笛音雷,市场就已经供不应求了,再做其他烟花小品种,实在没有必要,何况你又做不过浏阳的厂家。烟花爆竹行业的特殊性也决定了,上半年,受到仓库容量等条件限制,空闲时间多;下半年,各个地方都要货,你又忙不过来。”
就这样,他的产品不仅在安徽省内畅销,在周边的浙江也非常受欢迎。2000年左右,工厂年销售额达到500万元。吴文清不无自豪地说,后来,周边的花炮厂家都学习他的做法,做专做精。
然而,由于对地方经济贡献小,加之存在安全隐患,虽然近30年来,吴文清的工厂从未发生过事故,但他还是敏锐地意识到,必须尽快转型。2006年前后,县政府也出台鼓励政策:针对繁昌县的两家生产企业,县政府表态,谁能先把仓库按规范做好,报到省里获得认可,就能先获得批发资质。抓住这个机会,吴文清立即组织人员外出学习,看别人是怎么建标准化仓库,但没有找到有效的经验。无奈之下,只好逐项对照仓库建设标准来建。2007年,这家名不见经传的繁昌烟花爆竹企业竟在全国行业内率先建起了标准化仓库。另一家企业,因为一直没建仓库,后来政府推出强制转型措施后,彻底在这个行业销声匿迹了。
现在,在仅有28万人口的繁昌,吴文清已经能做到3000万元以上的年销售额。面对这个特殊的不断变化的行业,他正在思考着新的转型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