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盘点
《中华合作时报》烟花爆竹行业透视第六期
发布日期:2016-03-23 信息来源: 浏览量:2649

连载(六)

烟花爆竹有话秀

迎宾送友表敬意 祭天祭地祭祖宗

有朋友说,烟花爆竹不仅仅是用来渲染喜悦之情的,还在迎送、祭祀礼仪中,用来表达尊重、敬意,哀思和缅怀。说的很对。

国家迎接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鸣放礼炮,是隆重的欢迎之举,民间迎送尊重的宾客和亲朋燃放烟花爆竹,表达的是长者的爱抚,朋辈的欢呼,后生的敬重。

民间迎亲送友燃放烟花爆竹,不知起于何时,国家迎宾鸣放礼炮则有踪可寻。400多年前的英国战舰在进入友好国家的港口之前,或在公海相遇友好国家的舰船,为表达诚意,对空放掉炮弹,对方据以回应。这种做法以后逐渐演变为一种互致敬意的礼仪。当时最大的战舰装有21门大炮,所以后来鸣礼炮21响,就成了一种最高的礼节。新中国迎宾鸣礼炮从1961年开始,1966年取消,1984年我国政府决定为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访华举行欢迎仪式时,恢复鸣放礼炮。无论民间,还是国家,虽然“炮”的形式不同,其性质都是为了表达尊重和崇高的敬意。

很久很久以前,先人就已祭天祭地祭祖宗。我在这些祭祀活动中,已开始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周礼.春官》九祭中的第三祭就是“炮祭”,即燃竹爆响以祭。为什么用上了我?我猜想,那是因为我的响声热热闹闹,能呼唤神灵来接受祭礼,享受祭品。

别笑话我的猜想,更别笑话先人宗教般的虔诚,他们认知天地祖关乎于人类生存、延绵不绝的理念,臻于神圣。没有天,哪有地;没有地,哪有人;没有人,哪有祖;没有祖,哪有今日的你我他。神灵不在人间在天堂,不以爆响通天地,何以晓得人间在祭祀?似这般虔诚,你还敢笑话?

如今的我们,祭天祭地已经很少见了,这是历史的进步,文明的发达。祭祖却依然如故,逢年过节,献上祭品,烧上香纸,放挂鞭炮,寄托哀思与缅怀,依然是我们不曾忘却的纪念。也许等到某一天,人造胚胎与人造子宫孕育出新人类,到那时,谁也不知道谁是谁的祖宗,你就大可不必再祭什么祖了。我呢,也就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了。

综上,渲染喜悦之情也好,表达敬意也好,寄托哀思与缅怀也好,都可看作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反映的是人类的一种精神需求。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大不一样,按照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精神需求是属于上层建筑方面的东西,它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由是观之,我和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等文化艺术符号没有两样,都是为人类的精神活动服务的,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的某种精神需求应运而生的,理应等量齐观,得到同样的尊重和礼遇。

    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一样,我也有缺点。危险性是我的缺点之一;燃放产生的纸屑增加环卫工人工作量是我的缺点之二;深夜燃放惊扰梦中人是我的缺点之三;些少烟雾增加PM2.5是我的缺点之四。对这些缺点,我从不掩饰和避讳,有些正在努力改进中,有的则需要人们的宽容和体谅。说如危险性,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有没有?黄色的东西害死人!无非增加“扫黄打非”的力度就是了。没有听说黄色的东西害死人,就要将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禁止”、“退出”。我虽有危险性,但只要规范操作,无论生产还是燃放,事故都是可控的。为什么非要用“禁止”、“退出”作为治理之策呢?如若无视我的真功效和满足人们精神需求方面的服务功能,硬是要作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的打算,我则无话可说,只能深深佩服你那与众不同的处世情怀。

(汪松南)

 世界十大烟(焰)火节之

西班牙加泰罗尼亚贝尔加市烟火节

在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贝尔加市,每年都会举办烟火节。

  游行是烟火节重要的组成部分,奔跑的巨人、大头矮人、喷火的龙、带着皇冠的鹰等造型各异的玩偶一个接一个穿过街道、表演着不同的杂技并在围观的人群中散放烟花,此外还有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服装展示。。

  烟火节是贝尔加市的传统节日,于每年的5月底到6月在宗教节日基督圣体节期间举行。烟火节源于中世纪圣体节时庆祝及游行的庆典,它以一系列的戏剧表演和穿过贝尔加市的各种肖像游行为主要形式。

  戏剧表演结合了历史与精神、谐剧和舞蹈,向游人显示摩尔人和基督教徒在历史上的斗争。

   2005年烟火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