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信息
被封禁了的烟花爆竹,会被解禁吗?
发布日期:2021-01-27 信息来源:花炮网 浏览量:1045

        今年,烟花爆竹已经开始有回归的端倪。虽然过年不能返乡与乡亲们一起热闹,但还是想念大年夜此起彼伏的鞭炮“噼里啪啦”,从半夜响到天明再到天黑……

据说,昆明市有关部门宣布:从今年2月1日至26日,主城区可燃放烟花爆竹。整整26天昆明市民可以在主城区燃放烟花爆竹。我们还是只能这么说:从来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媳妇,别人家的老公,连烟花爆竹都是别人家的!对更多的人来说:只有燃放烟花爆竹,过年才有年味。尤其是这个疫情中的新年,多少人在外不能归乡团圆,多少人在大年夜黯然神伤。如果,有这红红火火的烟花,震慑鬼魅魍魉祛除小人霉运,与在远方的亲人看着同一片夜空中璀璨的烟火,听着同一个世界传来的鞭炮声声,在“爆竹声中一岁除”,也是一种宽慰。

可以相见,今年春节,没有了满天的烟花和声声爆竹的农村,大年三十就只剩了冷冷清清和一片死寂。什么是年味儿?是人人笑容满面,见了未语先笑:“过年早!过年好!”是孩子们窜东家跑西家喜笑颜开要糖要花生瓜子磕头作揖:“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是清晨醒来闻到的空气中弥漫的硝烟味儿,是零星或者持续炸响的炮仗传递的喜庆……

过年,是一种仪式。“爆竹声声辞旧岁,总把新桃换旧符”,是辞旧是迎新。爆竹,是过年仪式的象征之一。年味儿越来越淡,固然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但禁止了爆竹燃放,却是加速了这一进程。城镇化的进程,必然会让农村趋向冷清。

但是,农村之所以有着更浓郁的人情味儿,在于邻里之间的平时的问候与帮助、在于婚嫁丧娶的友情帮忙、在于远亲不如近邻,在于亲戚之间的走动和迎来送往,这尤其体现在农闲时的春节。走亲串友是成年人的年味儿,早些年炮仗声和烟火气就是孩子们的年味儿。

如今,吃和穿跟过年没啥区别,没了炮仗味儿,孩子们对年也没了念想。没了男孩子的大呼小叫,大人似乎也觉得这年不热闹少了很多意思。没有了一种让人期待的仪式感,过年的感觉渐渐淡了。年味儿淡了,乡情淡了,乡村民俗也淡了,对乡村的念想也淡了。对农村的印象就只剩下看看野外景色吃顿农家饭,再没了记忆中充满活力的农村,淳朴热闹有趣亲切亲近感都留在了印象中……

什么都变了,物是人非。我现在想起那个小时候的“老家”,家人都搬走了,吸引力也就是回去看看仅在的一两个儿时小伙伴儿。

禁止烟花爆竹的原因,根本原因不在于它所谓的危险性和所谓伊人“对空气的污染”。它的危险性如果只是表现在生产工厂的“爆炸”,那根本不算什么。化工厂的事故比这还多还严重,小小炮仗,还能炸什么?禁烟花爆竹,应该是与禁枪一个道理。如果说它污染空气,既然有证据证明汽车尾气是雾霾的罪魁祸首之一,怎么没有禁止汽车上路呢?几千年以来,一年又一年,顶多一个月的鞭炮,也不见发生雾霾天气。如果回归,更重要的是在于加强管理。社会进步,早晚会不在乎区区烟花爆竹的“爆炸”,鞭炮早晚回归,这是一种千年形成的传统文化符号的续写。

鞭炮,烟花爆竹,回来吧!

来源:公众号。农家老男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