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盘点
烟花爆竹是文化?是科学?
发布日期:2019-07-29 信息来源: 浏览量:2515

 烟花爆竹是文化

 

 

为什么说烟花爆竹是文化?对此中国烟花爆竹文化研究大师宋遂文先生有深入的研究。

我们知道,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说烟花爆竹是文化,首先是因为她物质特性显著,是工艺美术娱乐产品,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物体存在于人类的社会之中,为人们公认的由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创造出的和积累起来的物质财富;其次是因为她精神特性明显,以稍纵即逝、不能复制、不能留存、仅以瞬间绽放所产生的声响、色彩、图案等给人们以欢悦,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已成为人类的一种精神寄托的精神财富,且其精神财富的魅力巨大。在当今的人类社会活动中,大至国家庆典,小至民间婚丧喜庆,烟花爆竹已不可或缺,其清脆的爆响、鲜艳的色彩和芬芳的气味,总是一下子将我们带入到另一个精神世界:初生的婴儿施以了最圣洁的洗礼;新婚的夫妇许下了最真挚的诺言;逝者的亡灵受到了最神圣的超度;出征的健儿得到了最美好的祝福;凯旋的将士受到了最热烈的欢迎;一切喜庆悲愿都能得到最尽情、最酣畅的宣泄,其精神财富的魅力如此之大。

与其它文化相比,烟花爆竹文化十分独特。首先是其精神特性独特,她是中国“龙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国“龙文化”一块赏心悦目的瑰宝,千余年来她像长江、黄河一样已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其次是其物质特性独特,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她一直是以有形物体而存在,灭不了,禁不住,且随着人类历史车轮转动始终洋溢着物质财富的活力而经久不衰,她与时代发展同步,与科技发展同行,始于原始氏族公社而流传至今。

烟花爆竹文化元素是有别于其它文化。一谈到文化,我们可以说出很多,如戏剧、文艺、酒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服装文化、旅游文化、建筑文化等等。人类有过很多古老文化现象在历经千年之后就灰飞烟灭,后人欲认识它却只能从考古中去探索或从故纸堆中去寻找,烟花爆竹自诞生之日起历经千年沧桑,却始终根深蒂固地植根于龙的传人心底,并影响着整个世界。今天世界上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男女老少,无论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只要烟花爆竹一燃放都能聚集到一起,都喜笑颜开的欢呼,都有同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这一文化元素是唯烟花爆竹所特有的。

 

烟花爆竹文化特有元素还在于烟花爆竹物质特性之“美” 融合了艺术美的所有物理要素(线、量、光、音、色彩、运动等),是画家无法用笔绘画出来的。特别是这种文化元素总是以激动人心的魅力、变幻莫测的形象、余味无穷的含蕴和诗、词、歌、赋般的文学艺术赋予人们动态的刺激性之“美”,这是人类其它之“美”无与伦比的。人世间万物,均可用烟花爆竹物质特性靓丽于人们眼界,给予人们一种特殊的“美”的享受。

其实,我们中国的祖先早已视烟花爆竹为文化,且留下了大量的烟花爆竹文化的文学诗篇,据不完全统计,仅宋代知名文人写下的烟花爆竹诗词就达78篇之多。历代文人墨客以烟花爆竹为命题在赞颂烟花爆竹本身的同时,更多地是借题抒发情感。例如,(唐)张说的《在岳阳守岁》“桃枝堪辟恶,爆竹好惊眠。歌舞留今夕,犹言惜旧年”;(唐)释普济的《偈颂》“鸣爆竹,送残年,东村王老夜烧钱。南山短拙无施设,借婆裙子拜婆年”;(宋)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黄公度身处异乡,每当听到除夕的爆竹,就勾起了思乡之梦,他在《乙亥岁除渔梁村》中写道“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岁月频。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元)赵孟頫的《赠放烟火者》是一幅绚丽多姿的烟花画卷“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与昼同。柳絮飞残铺地白,桃花落尽满阶红。纷纷灿烂如星陨,霍霍喧追似火烘。后夜再翻花上锦,不愁零乱向东风”;(元)马志远的《正月》中写道“春城春宵无价,照星桥火树银花”;(明)文征明的《乙卯除夕诗》“灯前岁酒笑相酬,镜里流光又一周。人世百年原有限,吾生万事总无忧…”;(明)黎淳的《爆竹》“自怜结束小身材,一点芳心未肯灰。时节到来寒焰发,万人头上一声雷”;(清)张崇健《蒲城宫庭焰火》中写道“火树银花幻是真,元霄月朗艳阳辰。飞虹无限休和象,散作人间满地春”;近代诗人柳亚子的《浣沙溪》“火树银花不夜天,弟兄姐妹舞翩跹,歌声唱彻月儿圆…”。如此等等,不胜枚举的文学诗篇淋漓尽致地勾画出了烟花爆竹深厚的文化底蕴。

 

 

 

烟花爆竹是科学

 

 

为什么说烟花爆竹是科学?因为烟花爆竹是烟火学艺术分支,本身就是科学。

烟花爆竹给人们的印象就是小孩子们过年过节玩的那些玩艺儿,似乎谈不上是科学,其实不然,烟花爆竹的确是一种技术科学。原因之一,烟花爆竹在中国传承了上千年且经久不衰,千余年来一代人接一代人的实践经验、智慧结晶与发明创造,早已构建起了烟花爆竹的科学技术库,今日的烟花爆竹也象其它自然科学一样正在揭示着其技术秘诀与科学的内在关系,已经在将技术逐步升华成理论,进而指导着烟花爆竹由技术向着科学的更高层次上发展[2]。原因之二,现代烟花爆竹技术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技艺与秘方,而是与众多学科相互渗透、交叉、综合,并融合了现代科学的高新技术元素步入到科学的发展轨道之中。例如,其药物配方研究已在借鉴现代烟火学理论、材料科学和计算机技术开展着配方设计与制造;其烟火效应研究已在应用物理学中的辐射度学、光谱学、色度学、传热学、气溶胶物理、大气物理、燃烧与爆炸等理论和测试分析手段开展着仿真模拟与效能评估;原因之三,当今的烟花爆竹发展始终在与时代发展同步,与科技发展同行。例如,计算机虚拟设计与仿真技术已被用于精品烟花的设计与制造;大型焰火燃放已在采用计算机可视化编程设计和精确程控点火技术。纳米技术刚一出现,即刻便有了概念性的“纳米烟花”,所谓纳米烟花是指应用纳米材料于烟花的科技创新烟花,纳米材料所引起的小尺寸效应、界面效应及量子尺寸效应等,必将导致出耳目一新的新型烟花产生。稀土技术的推广应用,随即就有了“稀土烟花”。所谓稀土烟花是指元素周期表中稀土元素应用于烟花爆竹的科技创新烟花。稀土元素应用于烟花药剂配方中将使烟花更加绚丽多彩。

烟花爆竹已在融合现代科学技术而发展创新,实属科学。融合其它高新技术的烟花是指融合更多的高新技术元素于其内的科技创新烟花技术。例如,以记忆合金丝为支架,可以制造出含苞待放的新品种烟花;应用现代微电子技术,可以创新出音乐型烟花;应用现代芯片技术,可以创新出智能芯片烟花。如此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烟花爆竹能成为科学在于烟火药的发展理论有了新的突破,即固体化学的固相反应理论,它是敲开烟花爆竹科学发展的敲门砖。

烟花爆竹的科学还体现在烟花爆竹的艺术特性上。烟花爆竹有哪些艺术特性?又该如何去欣赏?宋遂文先生研究认为,烟花爆竹的艺术特性具有形象性、感染性、社会性、创造性和群众性。形象性在于其讲究对称、变化和调和,能给人以稳定、庄重和愉悦之感;感染性在于其不是直接诉诸人的理智,而是诉诸人的情感,以情感召示人、激动人、愉悦人;社会性在于其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中各种美的聚集和升华,并依赖于社会生活,只有社会生活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群众才有能力、有时间去欣赏烟花之美;创造性在于烟花之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创造出的,来源于实践,植根于世世代代的花炮人;群众性在于烟花就是美化人们生活的一种群众艺术,是大众艺术,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古往今来,几乎没有谁把放烟花作为纯粹的个人行为,没有谁关起门来孤芳自赏而不与他人分享(即使皇帝也要与文武百官共赏),也没有谁愿意在荒郊野岭、人迹罕至的地方独自一人欣赏烟花,无论是豪门喜庆还是民间庆典或是乡村社戏,参与观看烟花的人越多越热闹、越气派、越浪漫。烟花爆竹群众性的特点的确是既具有“阳春白雪”的高雅,又具有“下里巴人”的通俗。鉴于烟花爆竹的科学与艺术,怎样欣赏烟花?宋燧文先生研究认为要置身于与人共赏,“乐莫乐人之乐”,最快乐的事是与他人一起共享欢乐;要有自己的“悟性”,能够超越自我,将自己与对象世界融合为一体,凝成为永恒的存在,这才是科学的欣赏方法。

 

潘功配中国烟花爆竹的文化、科学与发展创新的未来

文章来源: 中国日用杂品流通协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