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岗前培训是减少花炮事故的必由之路
发布日期:2008-02-18 信息来源: 浏览量:3055
居巢区散兵镇姥坞花炮二厂区“1•08事故”的两声爆炸,震惊了全省上下,引起了各级政府、安委会和安监等部门的高度重视,各级召开专题整顿会议,采取断然措施,打击违章违法企业,强拆违规厂房,确保今后烟花爆竹合法厂家平安有序生产。
每年在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初始阶段,发生花炮生产事故是必然的,长期没有事故是偶然的。但是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减少事故,不发生殉爆、人员伤亡的恶性事故,减轻事故损失,是大有文章可做的。据了解我省花炮企业或多或少存在安全隐患:一是厂房设计不合理,超员、超量、超品种生产。二是私自扩建、增添包装或亮珠生产线。三是一厂多股东分开生产,随意改变厂房用途,仓库、药库不足,药物乱放,产品乱存。四是擅自非法转包现象严重,管理普遍混乱。五是少数厂家非法使用低氯酸钾等违禁药品。六是职工普遍缺少必要的岗前业务知识培训。前五条,政府及政府职能部门通过三五个月时间的严厉打击和以后长期有效的监督管理,花炮企业的安全隐患将会大大减少,事故也将会得到有效的遏制。但是产生事故的决定因素是人不是物,生产一线职工的岗前培训好与坏、有与无,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众所周知,花炮药物线生产是高危作业,药物生产筑装离不开人工操作,可是有些生产企业懂得、了解药性的熟练工人寥若晨星。特种工每年培训的都是厂长或安全员,他们自己学过后回厂不宣传、不培训职工,有的怕职工了解药物危险程度,不敢为他生产,甚至连学习的书本材料都不给职工看。这样造成了大多数职工不是生手就是一知半解,进厂就上岗,恰恰就是这些配药工最容易出事故(散兵镇占80%)。职工没有培训的,他们开始还小心翼翼,周年半载一旦熟悉了工艺流程,也没有见过触目惊心的花炮事故现场,就忘乎所以了,胆量越来越大,把药当泥沙,把“少量、多次、勤运走”的保命原则忘的一干二净,很多人都是在不知不觉毫无思想意识的情况下走上了不归之路。通过近两年十几起事故原因分析,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人为造成的,只要职工进行了岗前培训,了解基本知识,操作小心、谨慎的厂家是完成可以避免恶性事故发生的。
因此说花炮企业要想生产安全,长期高效地发展下去,保住这个地方特色产业,就必须加强对职工岗前培训,防患于未然,使职工真正掌握花炮生产技术,了解药物的着火点、防雷、防静电等有关理论知识,牢记“药性猛于虎”的警惕意识,“砍柴不误磨力工”,这样政府打击和管理与厂内培训双管齐下、标本兼治烟花爆竹企业才能做强做大,才能上规模上档次,才能走出国门,美丽世界。
(散兵镇花炮行业协会 汪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