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安徽省供销合作社制定“新网工程”规划
发布日期:2007-11-18 信息来源: 浏览量:2363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听取供销总社关于建设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等有关工作汇报的会议纪要》(国阅〔2006〕52号)、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会议纪要精神加快实施“新网工程”的通知》(供销经字〔2006〕39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供销合作社关于加快 建设“新网工程”意见的通知》(皖政办〔2006〕78号),加快建设农资现代经营服务网络、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农副产品市场购销网络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等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简称“新网工程”),安徽省供销合作社结合本省实际,日前制定“新网工程”规划,内容如下。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改革创新为手段,以优势产业为龙头,以传统经营网络为基础,以产权为纽带,大力发展农资现代经营服务网络、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农副产品市场购销网络、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和烟花爆竹安全经营网络等,为促进我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一是流通网络初具规模。截至2006年7月,全系统共有各类经营服务网点23954个,其中农资网点8818个,日用消费品网点6275个,棉花收购网点178个,再生资源网点1257个,烟花爆竹销售网点7426个。共有连锁企业34家,共建连锁店3386家,其中乡级店1268家,村级店2118家,网络基础不断健全和巩固。据不完全统计,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年化肥供应量达480万吨以上,占社会需求量的70%左右,棉花收购量保持在350万担左右,占全省收购量的50%。二是龙头企业实力增强。涌现出辉隆集团、阜阳商厦、司尔特公司、中润公司、皖城商厦、省棉麻有限公司、省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省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等一批全省性和区域性龙头企业,为全系统发展连锁经营,进行网络整合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辉隆集团共建立配送中心75个,发展辉隆连锁店1700多家,2006年,集团实现销售23亿元,实现利润3350万元。阜阳商厦营业面积达3.6万平方米,经营品种10万余种,年销售额达5亿元。2005年我省有5家企业被商务部评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优秀试点优秀企业”,其中供销合作社3家。三是网点改造初见成效。通过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等方式,运用超市、便利店等新型经营业态,改造、整合传统经营网点,提高了供销合作社经营服务水平,优化了农村购物环境,保障了农民购物安全。目前,全系统已经有近40%经营服务网点得到改造。2006年全系统通过连锁配送方式实现农资销售约48亿元,占全系统农资销售额的58%;实现消费品零售额约15亿元,占全系统消费品零售额的35%。四是队伍素质显著提高。省社依托安徽财贸职业学院举办农家店”店长”培训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辉隆集团将连锁经营理论、管理实务等编印成培训教材,开展连锁培训近20场,培训加盟店长500多人次。此外,还有部分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对职业经理人、店长和农民进行了专业技能培训,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熟悉现代流通业态的人才队伍已初步形成,为新网工程的运行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目前,我省网络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地区差异较大、发展不 够平衡;龙头企业较少,辐射和带动力不强;原有网络资源运用不够充分,规划不够科学;管理水平较低,网络发展不够规范等。 
    二、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农服务”的办社宗旨,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通过现代流通方式改造、提升、整合、优化传统经营网络,发展现代流通业态,构建符合我省农村实际、适应现代流通业发展的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的消费层次和消费水平,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再作贡献。 
  (二)总体目标 
      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形成覆盖全省农资、日用消费品、供销合作社主营农副产品、再生资源和烟花爆竹等五大网络体系,基本做到各市、县有自己的龙头企业和配送中心,每个市有一个上规模的批发市场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每个县有若干个规范的专业合作社和一大批经营服务网点。具体目标是:培育各类龙头企业100家,建设配送中心500个,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社500个,建设批发和专业市场10个,发展农副产品生产基地10个,发展连锁经营店和村级综合服务社15000个。 
  (三)建设重点 
      1、建设农资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化肥等农资商品是重要的农业投入品,与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关系密切。农资经营既是供销合作社的传统经营领域,也是为”三农”服务的窗口和阵地。建设农资现代经营服务网络是保证农资供应、稳定市场价格、防止假冒伪劣的重要措施,对促进生产、发展流通、服务”三农”起着重要的作用。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培育15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覆盖一定区域的农资经营龙头企业,建设配送中心200个,兴办农资专业合作社300个,发展连锁店、加盟店、综合服务社等农资经营服务网点5000个。建设重点:一是以发展农资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为重点,通过对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流通、服务、信息化的投入,改造、整合供销合作社传统的农业生产资料经营网络资源,优化、提升其网络效率和功能,形成以现代流通方式为支撑、以先进实用技术为手段的农资现代经营服务网络。二是充分利用供销合作社现有农资经营网络资源,依托全省性和区域性农资经营龙头企业,采取”龙头企业+配送中心+经营网点(连锁店、加盟店、农家店、综合服务社)”的建设模式,规划建设区域物流配送中心和服务中心。完善管理制度,增加经营品种,充实经营内容,开展综合服务,建立科学规范的网络管理体系,提高网络的整体运作能力。三是大力兴办农资专业合作社,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依托专业合作社开展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等产前、产中、 产后的系列化、专业化服务。推动专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对接,通过连锁配送、集中采购等形式,减少中间销售环节,使农资专业合作社真正成为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实现农民增收的惠农载体。四是依托网络优势,积极探索各种技术服务方式,提高为农服务水平,使供销合作社农资现代经营服务网络成为执行国家农资流通政策,抵制假冒伪劣,提供优质农资产品的主渠道。 
  2、建设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市场日趋活跃,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供销合作社实施新网工程建设,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以连锁经营方式,打造符合农村特点的新型日用消费品经营网络。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培育20家年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覆盖一定区域的日用消费品经营龙头企业,建设配送中心150个,发展连锁店、便利店等经营服务网点4000个。 
      建设重点:一是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本着”开放办社”的原则,通过新建、参股、控股、租赁、合作经营等形式,大力培育日用消费品经营龙头企业。可以结合实际,自创品牌,可以引进和加盟成功运作的各类大型连锁超市,学习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运营机制,实现社有企业与大型连锁企业对接。要注重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建设,充分利用闲置的场地和设施,以改建、扩建为主,大力发展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二是以龙头企业和配送中心为依托,选择辐射力强的中心集镇,以”小超市、大连锁”为主要形式,以点带面,把农村小超市、便利店作为发展日用消费品经营网络的首选业态,以联网的方式,带动、改造周边乡村经营门店入网加盟,连点成线,连线成网,形成城乡结合、上下贯通的连锁经营网络。三是要注重与基层社改造和综合服务社建设相结合,基层社和综合服务社处在服务”三农”的最前沿,其经营网点是建设现代流通网络的理想终端。按照连锁经营的要求对基层社网点和综合服务社进行整合、提升和改造,实行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服务,改变店容店貌,促进村容整洁。四是实现双向流通,一网多用。在向农民供应日用消费品的同时,应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农村改革发展的大局,致力于构建双向流通的连锁经营网络,既把优质的日用工业品送到农民手中,又能把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组织起来,通过现代流通网络进入城市超市,真正实现城乡商品的双向流通,提高网络使用效率,解决农民卖难问题。 
  3、建设农副产品市场购销网络。农副产品市场购销网络,是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的重要环节,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培育30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龙头企业,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社200个,建设年交易额在5000万元以上、面积在6000平方米以上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5 个,建设面积5000亩以上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10个,发展农副产品收购销售网点1000个。 
      建设重点:一是充分发挥省供销合作社牵头我省棉花、茶叶两大主导产业发展的优势,重点在棉花、茶叶、果品、蔬菜、畜禽、茧丝绸等我省优势农副产品领域,积极培育一批拥有知名品牌、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建立健全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规模大、组织化程度高的农副产品流通模式。二是围绕当地主导和特色农副产品,充分利用供销合作社在资金、技术、信息、设施等方面的优势,从宣传、领办入手,通过资产入股、人员进社等形式发展专业合作社。广泛联合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的企业、组织和个人,积极组建各类农产品协会,为会员提供信息、科技和农产品产加销等综合性、系列化服务。加强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组织开展相关培训,培养一批有实力、信誉好的农民经纪人队伍,使其成为农副产品购销和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领头人。三是按照规模连片、相对集中的原则,重点在棉花、茶叶等产业,建立农副产品生产基地,通过生产基地签订产销协议,按订单组织产销活动,稳定产销关系,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逐步形成”龙头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四是加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完善和拓展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服务功能。根据当地农产品资源特点和交通运输条件,以供销合作社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批发市场为基础,按照改造为主、新建为辅的原则,增强其辐射带动功能,重点培育辐射力强的全省性、全国性的大市场。要注重农副产品产区批发市场建设,整合市场资源,完善市场结构,做到综合市场与专业市场相结合,大中小市场相结合,批发与零售 
市场相结合,形成城乡联通、内容互补、协调运转的市场体系。 
      4、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再生资源的回收和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是一个再生资源大省,据不完全统计,年产再生资源总量达150个亿左右,发展潜力巨大。 
      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培育15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覆盖一定区域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龙头企业,建设年交易额在8000万元以上、面积在8000平方米以上的再生资源回收市场5个,发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点1000个。 
      建设重点:一是支持、引导龙头企业以资本或生产为纽带,收编、整合、规范现有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以建设项目为核心,以标准化和规范化为手段,以资源化和无害化为目标,有步骤地实施回收体系建设。二是大力建设回收网点。回收网点包括回收点和回收中心,要通过立法支持,结合城市整体规划和街道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按 照布局合理、网络畅通、设施先进、技术领先的要求统一建设。城区每1000-1500户居民,乡镇1500-2000户居民设置一个回收点。网点建筑式样统一设计,要求美观、实用,与社区环境相一致。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实行申报制,指 
定专人或专点进行收购。城市每个街道至少建一个再生资源回收中心,与回收点配套。回收中心占地面积在500平方米左右,负责本辖区内回收点的管理、经营,具有收运、整理、储存、中转的功能。三是建设功能分明、科学有序的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市场应具有一定的规模,与居民区相对隔离。同时具有储存、集散、初级加工、交易、信息收集发布等功能。市场内每个摊位经营面积不应低于100平方米,储存场地要相对固定,有围墙隔断,避免造成二次污染。必须备有合格、完善的消防设施,符合公安消防有关规定。四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行业管理和行业自律,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建设提供指导和咨询,组织开展对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行业服务水平。 
      5、建设烟花爆竹安全经营网络。 
      烟花爆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喜庆商品,随着国内需求的不断扩大,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为烟花爆竹产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烟花爆竹又是易燃易爆被列入重点管理的危险品,其生产、运输、经营、燃放具有高危性,加强行业监管,有效遏制重大安全事故,建立健全烟花爆竹安全经营网络显得十分重要。 
      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培育年销售收入超200万元的烟花爆竹经营龙头企业20家,建设配送中心150个,发展具备经营许可证的连锁零售网点4000个。 
      建设重点:一是以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为纽带,加强与生产企业的协作,通过资本、业务或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等,整合网络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品牌资源,着力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经营和管理现代化的烟花爆竹经营龙头企业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二是改变传统的小生产、小市场、小买卖的经营格局,通过引入连锁经营和总经销、总代理等现代流通方式,采取“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的经营模式,形成布局合理、安全便捷、管理有效的经营网络。三是进一步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经营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和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意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建立健全进货、入库、出库、配送、储存等各环节的安全制度和岗位职责,做到责任到人。仓储及消防设施必须符合有关安全标准和规定,定期对安全设施进行检查,确保经营设施的安全、有效,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建立健全应急处理预案,强化对安全工作的源头管理。四是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经营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员培训工作。按照国家关于危险品专用仓库和运输的有关规定,配置与网络物流相适应的运输能力,加大专用烟花爆竹仓储配送中心等基础设施建 设,提高综合竞争力。按照职业资格的要求,加强对经营管理人员的岗前培训,把安全教育纳入职业技能培训计划,自觉规范其经营管理行 
为,提高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四)年度任务 
      1、农资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年度任务 
  2007年,培育2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农资经营龙头企业,建设配送中心30个,兴办农资专业合作社40个,发展连锁经营网点700个。 
      2008年,培育3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农资经营龙头企业,建设配送中心40个,兴办农资专业合作社60个,发展连锁经营网点1000个。 
  2009年,培育4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农资经营龙头企业,建设配送中心50个,兴办农资专业合作社70个,发展连锁经营网点1300个。 
  2010年,培育4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农资经营龙头企业,建设配送中心50个,兴办农资专业合作社70个,发展连锁经营网点1200个。 
  2011年,培育2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农资经营龙头企业,建设配送中心30个,兴办农资专业合作社60个,发展连锁经营网点800个。 
  2、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年度任务2007年,培育3家年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的日用消费品经营龙头企业,建设配送中心20个,发展连锁店、便利店等经营服务网点700个。2008年,培育4家年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的日用消费品经营龙头企业,建设配送中心30个,发展连锁店、便利店等经营服务网点800个。 
  2009年,培育5家年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的日用消费品经营龙头企业,建设配送中心40个,发展连锁店、便利店等经营服务网点1000个。 
  2010年,培育5家年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的日用消费品经营龙头企业,建设配送中心40个,发展连锁店、便利店等经营服务网点800个。 
  2011年,培育3家年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的日用消费品经营龙头企业,建设配送中心20个,发展连锁店、便利店等经营服务网点700个。 
  3、农副产品市场购销网络年度任务 
  2007年,培育4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龙头企业,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社30个,建设年交易额在5000万元以上、面积在6000平方米以上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1个,建设面积5000亩以上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1个,发展农副产品收购销售网点100个。 
  2008年,培育6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龙头企业,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社40个,建设年交易额在5000万元以上、面积在6000平方米以上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1个,建设面积5000亩以上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2个,发展农副产品收购销售网点200个。 
  2009年,培育7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 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龙头企业,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社50个,建设年交易额在5000万元以上、面积在6000平方米以上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1个,建设面积5000亩以上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3个,发展农副产品收购销售网点300个。 
  2010年,培育7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龙头企业,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社50个,建设年交易额在5000万元以上、面积在6000平方米以上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1个,建设面积5000亩以上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2个,发展农副产品收购销售网点200个。 
  2011年,培育6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龙头企业,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社30个,建设年交易额在5000万元以上、面积在6000平方米以上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1个,建设面积5000亩以上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2个,发展农副产品收购销售网点200个。 
  4、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年度任务 
  2007年,培育2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龙头企业,建设年交易额在8000万元以上、面积在8000平方米以上的再生资源回收市场1个,发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点100个。 
  2008年,培育3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龙头企业,建设年交易额在8000万元以上、面积在8000平方米以上的再生资源回收市场1个,发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点200个。 
  2009年,培育4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龙头企业,建设年交易额在8000万元以上、面积在8000平方米以上的再生资源回收市场1个,发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点300个。 
  2010年,培育4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龙头企业,建设年交易额在8000万元以上、面积在8000平方米以上的再生资源回收市场1个,发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点200个。 
  2011年,培育2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龙头企业,建设年交易额在8000万元以上、面积在8000平方米以上的再生资源回收市场1个,发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点200个。 
  5、烟花爆竹安全经营网络年度任务 
  2007年,培育年销售收入超200万元的烟花爆竹经营龙头企业3家,建设配送中心20个,发展具备经营许可证的连锁零售网点700个。 
  2008年,培育年销售收入超200万元的烟花爆竹经营龙头企业4家,建设配送中心30个,发展具备经营许可证的连锁零售网点800个。 
  2009年,培育年销售收入超200万元的烟花爆竹经营龙头企业5家,建设配送中心40个,发展具备经营许可证的连锁零售网点1000个。 
  2010年,培育年销售收入超200万元的烟花爆竹经营龙头企业5家,建设配送中心40个,发展具备经营许可证的连锁零售网点800个。 
  2011年,培育年销售收入超200万元 的烟花爆竹经营龙头企业3家,建设配送中心20个,发展具备经营许可证的连锁零售网点700个。 
  三、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科学统筹规划。各地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实施“新网工程”作为供销合作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切实加强领导,指定专门人员和机构,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坚持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精心组织,研究制定本地区实施“新网工程”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发展目标,强化保障措施,突出重点,因地制宜,走低成本、高效益的建设道路,扎实、稳步推动“新网工程”有效实施。 
  (二)加大投入力度,建立激励机制。省社将根据省财政厅安排的“新网工程”建设资金和自身财力,实行对龙头企业的奖励政策,并逐步向项目申报制过渡,有关具体办法,将另行制定。各地要在盘活资产、开源节流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力度,建立相关激励机制,将“新网工程”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对下级社的考核体系,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制,加强指导、协调和服务,及时发现、总结、宣传和推广典型经验,抓紧培养、吸收一批熟悉现代流通业的人才队伍,建立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选拔和任用机制,为“新网工程”的组织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三)培育龙头企业,增强带动作用。农村商贸流通龙头企业承担着发展农村经济、帮助农民增收的任务,龙头企业的发展水平和带动能力,决定着“新网工程”的规模和成效。各地要进一步深化社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突出主营业务,通过产权重组、企业并购、投资融资等多种形式,集中供销合作社优势资源,广泛吸纳社会资源,着力扶持、培育一批具备较强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龙头企业要充分发挥内联网络、外联市场的辐射带动作用,建立健全企业管理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提高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和品牌意识,积极拓展农村市场,努力延伸产业链条,切实承担起建设“新网工程”的龙头带动作用。 
  (四)加强协调合作,积极争取支持。建设“新网工程”,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省政府办公厅皖政办〔2006〕78号文件中明确指出:省、市、县财政要给予“新网工程”相应的资金支持;符合统一纳税条件的连锁企业,可统一缴纳企业所得税;对在“新网工程”中新办的流通企业,依据规定批准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一年等。各地要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省政府要求和本地规划,将“新网工程”纳入当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现代流通业的整体规划,积极争取政府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要主动作为,落实好省政府政策,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商与协作,取得支持和配合,努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0